• 网站首页
  • 教学项目
  • 校友服务
  • 关于财智
  • 一键拨打

    如何冲破低水平重复的怪圈?

    2021-07-27

    这段时间,参访了很多公司。结束后,大家聊起来。

    一位学员说的话,引起大家注意。我能明显感到他的惊喜,和焦虑。

    惊喜,是看到这些优秀企业的做法,又一次次刷新了自己的认知。

    焦虑,是担心回去之后,自己还是和之前一样。

    什么一样?学习,却没有效果。

    遇到问题,去优秀的企业参访、和优秀的人交流、看很多书,甚至还做了厚厚的笔记。很兴奋,以为有救了,又要成长了。但是用了之后,却不如自己所想。然后,又很着急。于是,继续学习。

    就这样,不断重复,不断重复。陷入到一个怪圈。

    这是很普遍,也是很可怕的现象。怎么办?

    如何冲破这种低水平重复的怪圈?

    2.png

    最好的东西拼在一起
    却成了四不像

    参访也好,看书也好,和人交流也好,都是学习。

    但是,到底要学习什么?

    很多人说,当然是学习先进。学习“先进”的做法,学习“先进”的计划,学习“先进”的想法。

   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,我都会非常担忧。

    一家公司运作得比较好,能发展到今天,一定是个完备的系统。

    它的油门、刹车、齿轮、避震器、保险杠,都磨合得不错。这些仪器和工具,在它自己的系统里,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
    我特别害怕一件事,就是大家学习完之后,觉得这辆汽车的大灯挺好,那辆自行车的脚踏板很漂亮,驱赶马车用的鞭子也可以。然后就都拆回去了。

    但是,汽车、自行车、马车,完全是不同的系统。

    你自己是一辆汽车,自行车,还只是一辆马车?

    学习,一定是要思考“系统”。别人的做法,就是永远正确的吗?用的时候,有没有前提?这副药,适不适合自己?

    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。

    有一次,一位老师给我们的学员做分享,他们是怎么考核员工的。

    除了考核业绩因素,今年有没有完成KPI之外,还要考核价值观,你是怎么做事的。

    具体的做法是,50%-50%。

    这个意思不是说,年底发10万奖金,5万是业绩奖金,5万是考核价值观的奖金。不是。

    那是什么意思?

    50%-50%是说,如果你做到了业绩,那么你可以拿到10万奖金。但是,如果你的价值观考核也是满分,奖金上涨50%,变成15万。如果价值观考核得分太低,奖金扣掉50%,变成5万。

    正负调节50%。一进一出,可能造成3倍的收入差。

    有的学员一听,特别兴奋。太好了。我也要用这种方式。

    这样考核,就有两个抓手了。不仅可以用业绩考核激发员工的狼性,还能用价值观考核来保证他们做事的方法。

    你觉得怎么样?你会学习这个“先进”吗?

    我常说,你现在看到的每一个方法,都是为了解决一个过去的问题。

    为什么会考核价值观?因为这家公司现在太大了。人多了,价值观就会稀释。老板没办法一个个讲了,也管不到了,就放进考核里面,而且用极大的力度考核。

    但是,如果你只是一家创业公司,直接拿回去,可能就很不合适。

    创业公司,能在一起做事的,基本都是价值观一致的人,不然也不可能凑在一起。如果你也用价值观考核,就是一种浪费,还可能会造成军心不稳。

    既然你还在创业,主要还是应该考核增长。

    那假如有人违反价值观怎么办?

    限制使用。或者直接开除。

    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,专门弄一个价值观考核。

    所以,每一个方法,都有自己的前提和边界,都有适合自己的系统。

    如果没有带着“系统”的思维,很容易一学就坏,一用就死。

    汽车的大灯是最好的,自行车的脚踏板是最好的,马车的鞭子也是最好的。但是他们拼在一起,却是最糟糕的。

    这就是四不像。

    3.png

    迷宫,总是要倒着往回走

    当你有了“系统”的思考,你就不会乱学。

    而且只有到了这个时候,你才有可能更进一步,想得更加清楚,成长得更加快速。

    更进一步?

    是的。

    当你看过了很多系统,你才会慢慢思考,我自己的体系是什么?

    这个体系,就是你自己未来要成长为的样子。

    也就是说,这是你的地图。

   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,“以终为始”。

    要盖一栋大楼,总是要先有施工图的。不然,砖还是砖,瓦还是瓦。

    当你看得足够多了,比较得足够多了,你才能找到那个“终”,找对那个“终”。知道自己那栋楼,应该是什么样子。

    否则,会走很多弯路。

    你玩过迷宫游戏吗?

    走出迷宫最容易的方法,是从终点倒着往回走。

    很多人困在原地的原因,不是因为他不勤奋,不努力,只是因为他的脑子不清楚。

    他也许会改变态度,会更积极地投入,更拼命地加班,但是仍然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
    没有以终为始,没有体系的思考,即使改变了意愿,甚至改变了能力,都可能永远在原地打转。

    这就是我们提到的低水平重复的怪圈。

    带着“系统”的思维去学习,是为了不把自己学成四不像。

    带着“系统”的思维去学习,也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系统。

    那么,然后呢?

    4.png

    冲破怪圈,是要不断做事的

    然后,不断做事。

    为什么很多人最后学了很多,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,但还是和以前一样?

    因为不行动。

    做任何事情,都要经过两次创造。

    首先是基于心智的第一次创造(Mental Creation)。就是那个“终”。

    但是这并没有结束啊。

    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,进行实际的第二次创造(Physical Creation),从“始”出发,真正实现目标。

   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,不行啊。能力不够,做不好啊。

    接受自己60分的不完美。

    如果一上来都是80分,100分,那还叫什么创业?叫什么成长呢?

    起点低,不重要的。成长,治愈一切。

    只要成长速度足够快,就可以。

    一群60分的人,一起成长到80分,90分,100分,是很美妙的。这是一个体系慢慢健壮的过程,也是一个真正成长的过程。

    但是,具体怎么办呢?

    做事啊。一起经历点事儿。

    多打仗。

    每过一段时间,就找一件事情,必赢之仗。

    罗辑思维,把每年的跨年演讲,当做是一次练兵。

    不请外包团队,全部自己动手。所有人都参与进来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。

    雷军刚开始做小米时,已经确定要做手机了。当时他说,我们做手机,做系统,有18个基础应用,我们一点一点做出来,最后变成一个系统。

    然后,团队就找了一个需求,做了一个应用。

    这个应用,就是为了让大家练手。于是做了一个Beta项目。

    你自己的公司,你自己的成长,需要一些什么演习和实战,来让自己快速提高?

    平时多流血,打仗不死人。

    胜利本身,也是最好的练兵和激励。

    当你看见了终点,准备卯足力气冲破怪圈的时候,就需要点勇气,咬牙逼自己一把。

    给自己一些压力,在极端压力中学会的东西,一辈子都忘不掉,会长成在你身体里面的能力。

    就像“模拟考”。你平常不管坐在屋子里怎么想,都不如在考试中被扣掉了2分。然后你就永远记住了这个知识点,并且再也不会犯错了。

    接着,你就会发现,自己冲破了原来的怪圈,越走越远。

    4.4.png

    最后的话

    所以,如何才能冲破低水平重复的怪圈?

    带着“系统”的思维去思考,别把自己弄成了四不像。

    然后,以终为始,站在迷宫的终点,往回看,找到自己的体系。

    接着,站在起点,接受自己一开始的不完美,不断做事,直到自己变得成熟和健壮。

    只有这样,才不会陷入低水平的重复,一边自我感动,一边却更加自我焦虑。

    希望我们都能冲破怪圈,螺旋式上升,而不是被低水平的重复无情地往下拽。

    内容来源:刘润(ID:runliu-pub)  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号观点,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仅供企业家交流参考之目的,如有涉及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

    上一篇          下一篇

    菜 单

    • 网站首页
    • 教学项目
    • 校友服务
    • 关于财智
    • 一键拨打
  • 首页
  • 分享
  • 电话咨询
  •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