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网站首页
  • 教学项目
  • 校友服务
  • 关于财智
  • 一键拨打

    管理好你的预期,就等于经营好你的未来

    2021-09-23

    当你看到这个标题,请先不要怀疑这篇文章是否过于“唯心主义”。

    而是静下心来,跟我思考一个问题:

    是否在每年都能听到“今年是最难的一年”这样的论调?

    但实际上,最后每个人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过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,并不会因为一句话就影响自己的人生轨迹。

   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大环境,有的人过的好,有的人过的不好,真的是怪大环境吗?

    还是说,有什么东西能够改变人们对整个未来的预期?

    一旦人生的预期改变了,也就改变了未来的轨迹和方向。

     

    2.png


    经济永远没有寒冬

    恰如人生之路常遇春

     

    了解过投资的朋友应该听过一句话:

     

    市场上并不缺钱,只是缺乏对在什么地方能够赚到钱的信心。

     

    你再想想,在如今这个时代还有没有那种拿钱就能赚钱的行业或者事情?

     

    在过去的中国经济中,房地产扮演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这个角色;创业也曾经扮演过这个角色。

     

    资本会流向能够为资本带来增值,也就是能够赚钱的地方。

     

    所以,才会产生房地产热和创业热。

     

    这种令人趋之如骛的行业和现象,本身就是一种预期的折射,因为有人相信,干这个能挣钱。

     

    而哪些领域能够赚钱,就能产生所谓的“财富效应”,就会成为撬动经济局面、改变大家预期的变量。

     

    这也回应了上文中的那句话:

     

    经济永远没有寒冬,真正的寒冬是对一起都失去预期。

     

    也许你会问,

     

    什么叫预期?

     

    预期就是,不但要解决当下的问题,还要控制长期的复杂性,给社会和个体一个稳定的期待,让人们按照这种期待来安排生活。

     

    就像你今天看到你入手的股票刚要跌价,转眼巴菲特老爷子就强力持有,短期内一下子就提振了市场态势和稳定了大众情绪。

     

    没别的,因为在很多人看来,有巴菲特的认可就是一种稳定的期待,而这种稳定的期待足以让你放下内心的不安,找到对未来的肯定。

     

    当然,你可能说,这跟我一个职场人有什么关系啊?

     

    其实不然,这里面的学问够你研究一辈子。

     

    就像你今天去一家公司面试,开口就要年薪50万,人家老板就问了,

     

    我凭什么相信你?

     

    那必然还是要给到对方一个预期,比如你过往的职场履历、手上掌握的社会资源、背后连带的人脉网络、成功操盘的商业案例等等,这些综合条件的评估而得出的一个结论,

     

    你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。

     

    而一旦预期变好,所有的事立刻全翻过来。

     

    通常预期的大幅度改变,都是由于发生了连续超出预期的同方向事件。

     

    以2018年为例,如果去杠杆、中美贸易摩擦、中兴华为事件、金融严监管和P2P暴雷这些事情中只有一件发生,可能大家都不会变得那么悲观。

     

    但是这些事情密集连续的发生,而且每一件事的后续影响都超出了预期,它们形成的共振,就让每个人都开始调整自己的预期指针。

     

    在职场同样如此,如果在你的职场生涯中,接二连三出现一些职场事故或负面新闻,可想而知,必然会影响同事和上司对你的心理预期。

     

    经济永远没有寒冬,恰如人生之路常遇春。

     

    但有个前提就是,你必须学会管理好自己的预期,以及管理好别人对你的预期。


    微信图片_20210923150658.jpg

     

    3.png

    为什么说管理好预期思维

    你能少走很多弯路


    罗振宇曾经在一次跨年演讲最后谈到的人生算法问题,其中分享了一个做决策时引入概率思维的例子。

     

    而这个概率思维的算法是:

     

    押对决策的概率乘以相应的奖励,减去押错的概率乘以相应的处罚。

     

    比如说,押对的奖励是100美元,概率是60%,押错的惩罚也是100美元,概率是40%,那么预期价值就是:

     

    100$*60% - 100$*40% = 20$

     

    理解了预期价值,就会明白,并不是概率最大的情况就一定是最好的情况。

     

    比如,假如某件事情的成功概率只有20%,但是回报是1000美元,失败的概率高达80%,但损失只有100美元,那么这件事的预期价值就达到了120美元,高于上一个决策的预期价值。

     

    所以,如果你有损失的承受能力,显然就应该去选这个20%成功概率的事。尽管它更容易失败。

     

    懂得了预期价值的概念,就会更聪明地做决策。

     

    比如,如果一件事情押对的概率很小,但是奖励很高,押错的惩罚却几乎忽略不计,那就不妨去试一下。

     

    相反,如果一件事情押错的的惩罚极大,那么即使概率再小,也要检查确认。

     

    结合我们职场中随处可见的案例,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错误本可以避免,甚至根本不会出现。

     

    有些人为了多拿回扣,而作假数据瞒报公司,最终被查出来被开除走入;


    也有人想偷懒少干活,而故意偷懒消极怠工,无法完成既定目标被离职;

     

    就像有些工作,刚刚开头可能很艰难,甚至难道无法推进,但一旦打开思路,做出一定成绩来,后面反而轻松方便起来。

     

    有时候最好的选择,是好处多于坏处的选择,而不是毫无坏处的选择。

     

    因此,不要因为发生了一些问题就反对某件事,更应该做的是权衡所有的利弊,然后做决定。

     

    为什么说管理好预期思维,你能少走很多弯路?

     

    一旦你学会在职场上去管理自己和别人的预期之后,你会发现很多时候的很多事完全可以换个做法。

     

    比如,正确的职场思维不是任劳任怨,而是要学会管理上级。

     

    很多人经常抱怨老板总欺负他,总让他干脏活累活,这就是不会管理老板,不会管理老板的预期。

     

    正确的职场思维是要问清楚你的上级对你有什么预期,但不是他说什么你就做什么,他给了你一个明确的预期:

     

    如果是能做到的,你就要做到超出他的预期,但是你觉得你做不到的,你就要跟他说清楚。

     

    人是有适应性的,你谈好了预期,他就会知道你什么能做、什么不能做,也就不会老把脏活累活全扔给你了。

     

    而不是老板说啥就是啥,那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。


    上一篇          下一篇

    菜 单

    • 网站首页
    • 教学项目
    • 校友服务
    • 关于财智
    • 一键拨打
  • 首页
  • 分享
  • 电话咨询
  •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