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个企业的运营发展通常是离不开这三种角色:高层领导者、中层管理者、基层员工。
高层领导者无疑是金字塔顶端的人,他们运筹帷幄,指点江山,而基层员工是游走在一线最前端的先锋部队,他们浴血奋战,冲锋陷阵。
而对比于这两种角色的鲜明特色,中层管理者好像显得有些许黯淡无光。
事实真是这样吗?
答案肯定是否定的。中层管理者不是脱产的领导,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,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,他们既是指挥员也是先锋,既是行政领导又是工作骨干。
有人说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商船大拿,企业在航行前进的路上难免会受到自然或人为的种种因素影响,而作为中层管理者就起到了调整方向,更正错误的重要作用,所以说他们是企业的商船大拿名副其实。
那么,在企业中,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呢?
准确定位自己,做企业的“摆渡人”
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,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越位,明确自己的职责。要把自己的思想提升到中层的高度上来,同时也要开发自己的中层领导力,做好上下层的“摆渡人”。
1、对上服从不盲从。
企业管理中,我们对于上级的指示要做到积极主动去完成,不越位,不随意驳回和修改领导的任务,如有建议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找到解决方案再请示上级。
当然也不能对上唯唯诺诺阿谀奉承,这样的人只会拖企业的后腿。
2、对下讲原则不做老好人。
对待下级管理我们可以有很多方式,你可以严厉也可以亲和,但是自己的团队就要负起责任来管理好,不能放任自流,对于不利于组织利益的手下就要开除。
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从坚持原则开始的。
但是现在还是会有一些人因为自己的不好意思,或者所谓的情谊而不去批评和管理,那么真的不好意思,你是一个失败的中层管理者。
学会沟通,不做“夹心小饼干”

1、不要随意去敲上级的门,带着方案去沟通。
你是否一有问题就去敲领导的门?
你是否在领导反问你的时候哑口无言?
你是否工作已经很积极了却还是会受到领导的批评?
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,那你就要有危机感了,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会显示你多积极主动,只能让领导在心力疑虑是否应该换掉你。
好的中层管理者从来都不会只带着问题进领导的办公室,我们一定是带着几种不同的方案去沟通,这样既节省了领导的时间,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。
2、多重身份转换,向下沟通不是问题。
作为一名管理者,管好自己的团队是至关重要的,那在与自己下属员工沟通时,很多时候都是隔着高山在进行,很难做到心灵的沟通,有效沟通更是少之又少。往往长期这样会影响团队凝聚力,员工流失甚至降低企业效益。
那我们就要学会转换身份进行沟通。曾经财智学院的娄萌老师在课上说过“成功的人都是没有性格的人”,我们在沟通中就要根据不同的人来做不同的身份,不能一概而论。
我们可以是倾听者,也可以是引导者;我们可以是严格的领导,也可以是亲切的长辈;我们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老师···
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,来选择自己的身份和沟通方式,最终达到有效沟通。
3、一颗同理心,跨部门也能其乐融融。
什么是同理心?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,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,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,移情聆听。
移情聆听:我们很多人都会聆听,但是对管理者而言简单的聆听还不够,还需要我们移情,这是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中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。
我们很多时候部门与部门之间总是会有各种不理解和矛盾,造成互相埋怨,部门关系僵硬,工作起来效率底下。
移情能够给到对方足够的“心理空气”,使其在心情舒缓的情况下我们再进行部门协调沟通,从而达到一个和谐的氛围。
其实不仅仅是企业管理上生活上我们也需要同理心,因为同理心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一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