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国企改革的核心是机制,如果企业本身没有市场化机制、缺乏活力,即使投注更多的资源,也达不到改革的效果。
“国企的实力+民企的活力=企业的竞争力”江西省咨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江咨集团”)总经理余铁根谈及企业优势时说到。2017年7月,江咨集团正式由原江西省招标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更名挂牌,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西国企改革“样板”。
强者制胜!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,这家由原江西省机械设备成套局(以下简称省机)转制而来的省属国有企业,历经转制、改制、混合所有制的三重“洗礼”蜕变,已然成为了招标咨询行业的“领头羊”。2006-2016年十年间:企业营业收入由1000万元增长到2.4亿元,增长了24倍;利润总额由20万元增长到3350万元,增长了167倍。主要经营指标连续9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。
采访之际,余铁根眉眼间难掩自信笑容,原来当日集团所属“江西精彩纵横采购咨询有限公司”正式签约落户赣江新区,这意味着江咨集团在平台经济的发展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。
“让企业适应时代发展,让品牌赢得客户依赖,让员工活得有尊严”是江咨集团持续变革的动力所在,也是余铁根作为“掌舵人”的座右铭。
有破有立:以改革求发展
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
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出击,从转变观念到超越自我,这家有着58年历史的单位,积极主动适应市场变革,持续提升管理效益,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,再次扮演者时代的“弄潮儿”。
“改革是手段,发展才是目的;改革是推手,发展才是根本。”余铁根说,只有想清楚根本性问题,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。
2007年8月,江咨集团首先将集团公司转制为省属国有全资企业,并对职工身份进行了置换,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。
2012年6月,江咨集团和省投资集团、省铁路投资集团强强联合,组建了新公司,并以股权换市场,走出了一条联强靠大的发展之路。
2017年7月,江咨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成功,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建集团”)和北京大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大象集团”)两家战略投资者牵手集团公司,分别占股34%和14%,引进资金超2亿元。
华建集团作为建筑设计行业的龙头企业,2016年位列ENR全球建筑设计企业第66位,拥有全过程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,对集团公司业务和管理具有战略协同意义。大象集团是北京一家“实业+资本”的综合型民营投资管理企业,对集团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、引进民营企业灵活机制等方面有重要意义。新公司将彻底改变国有股东一股独大的现状,战略投资者不仅将在董事会、监事会和薪酬委员会等法人治理机构中占有一定的席位,拥有重大事项否决权,而且单一最大股东华建集团还将参与企业经营管理。
三次浴火重生,三次凤凰涅槃,“江咨人”站在第三次创业的崭新起点,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身形稳重,步伐矫健咨询业界巨人向我们缓缓走来。企业规模大了,品牌实力强了,员工腰包鼓了,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求新求变:打好经营管理组合拳
寸拳的威力体现在瞄准要害,快速出击。
回顾咨询行业的发展,余铁根表示:上世纪80年代末,省内的招标机构仅有十余家,租赁公司也只有我们一家,现在仅招标代理机构全省已发展到800余家,呈几何式的增长。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江咨集团是如何做大做强,进入招标咨询全国第一方阵呢?

余铁根总结道:做企业要学会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。企业家要做正确的事,这是管方向的大问题,抓好正确的事,我们就赢了一半。核心团队和骨干就要正确的做事,保证目标达成的时效和质量。
江咨集团“十三五”确定了“3+N”发展战略,即立足于三大主营业务:招标代理、融资租赁和工程咨询。同时,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。在传统主业基础上,集团公司与云南招标股份有限公司、广西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等强强联合,组建江西省精彩纵横采购咨询有限公司,平台经济建设迈入新起点。集团公司积极对接赣江新区,提出建设现代化服务业聚集区思路,拟申请200亩商、住用地,建设总部经济,园区经济发展战略初具雏形。“3+2”架构必将助力江咨集团跳出江西放眼全国谋求发展。
作为行业的标杆,江咨集团倡导的是“规范、诚信、敬业、创新”的理念,并将规范作为企业管理和员工行为的第一标准要求。企业一方面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,加强流程再造,提高管理时效,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培养,构建学习型企业。日本“经营之神”松下幸之助说过:“企业即人,企业最大的资产就是人”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,只有员工有了适应新业态的能力,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每年抓十件要事,把有限的精力投注在关键的事情上,避免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这是余铁根对自己工作的规划。只有把每一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抓落实,才能确保最终目标的达成。作为财智名家的老学员,余铁根表示,学习德鲁克研修班让自己受益良多,对管理创新和能力有很大的提升。江咨集团作为一个高端服务、人力资源型企业,树立行业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,越是门槛低的行业,越要注重服务的质量,国有企业应当有所为,也有所不为。
点亮火把:让大家心里都亮堂起来
俗语有云:人心齐,泰山移。
余铁根告诉记者,身边下属曾经告诉自己,通过这两年的努力,感觉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,仿佛即将触手可及。员工有这样的感受,班子也有这样的感受,这种成绩是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奋斗的结果,是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凝聚的成果。
集团公司历届班子都很团结,企业在转制、改制的过程中,班子几经更迭,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我特色的企业班子文化,这种文化的精髓就是团结协作,事业为重,相互补台。即便是工作上有不同的意见,大家都能充分发表意见,坦诚沟通,做到心里都是亮堂的。
集团公司员工队伍内心都有一个企业发展的大目标,也有一个自己成长的小目标,一大批“80”年前后的中层骨干,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。他们有一个共识,只要努力踏实干,一定会有机会、有平台、有待遇,溜须拍马、混日子在江咨集团是没有市场的,集团公司已经形成了讲贡献、将业绩、讲能力、讲民意的选人用人氛围,广大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形成团结协作、高效运行的工作氛围。
经过“转制、改制、混改”的三重洗礼,江咨集团从机关到一线,从领导到员工,处处能发现自信的笑容,处处能看到矫健的身影。谈及集团后续发展,余铁根成竹在胸的说:江咨集团正处在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的历史最好时机,我们有信心通过3-5年努力,实现企业整体上市的梦想,再创企业新的辉煌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