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在大变革来临之际
不顺应时代的潮流,不做出应对之策
即便是再庞大的商业帝国,也不能幸免于难
没有人,能永远站在时代的顶峰!
百丽正式宣布退市!
对于中国的女孩子来说,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买女鞋,十有八九会买到百丽和它旗下的品牌。也难怪百丽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盛百椒曾豪气地说:
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,都要有百丽。
就在新零售模式,开始风靡整个中国商业圈的时候,一个让人不胜唏嘘的消息来了!
北京时间2017年7月27日下午四点,“一代鞋王”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退出香港联合交易所。
曾不到两天就开一家店
1992年刚创立时,百丽只是一家资产200万港元的小厂!
它凭着迅速占领商场和街边店等渠道,经过短短15年的发展,2007年5月百丽成功在港交所上市,上市之初市值便高达670亿港元。
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,在百丽国际顶峰的2013年,百丽的市值更是一度超过1500亿港元,成为中国鞋履零售商巨头 ,“鞋王”的名号更加响亮。
时移势易,由于鞋履市场的不景气加上电商转型失败等多重因素,让这位昔日的巨头日渐没落。

早在4月末,百丽国际公告称收到私有化通知,要约人所计划的私有化价格为6.3港元/股,公司总估值为531亿港元。这与市值顶峰时的1500亿港元相比,市值缩水近2/3!中国鞋业巨头企业百丽国际在7月27日收盘完成了私有化。而百丽的两位创始人,董事长邓耀和CEO盛百椒均没有参加此次收购,宣布出售全部的百丽股份。
专家一指出,百丽从资本市场退出,与近年来“鞋企行业竞争压力大”、“门店经营业绩不佳”、“市场估值严重缩水”密切相关。但她认为百丽私有化不是目的,而是扭亏为盈、以退为进的一种手段,意在通过退市,顺利推进更深入的改革,采用更灵活的模式,改善百丽的经营。所以,对于现阶段百丽的发展需求而言,私有化或许更有利。
行话说“得渠道者得天下”,纵观百丽当年的发展史,其实也是快速开店的扩张史。
2009年其新增鞋类自营零售网点681家;
2010年到2012年,百丽每年净增门店数目都在1500至2000家;
2011年,百丽极顶峰,极为疯狂!这一年,百丽公司平均不到两天便会开设一家新店。
绝大部分的百货商场,都有百丽的店面,由于品牌覆盖了各种年龄层,再加上店面的众多,百丽不仅仅占据了大量的客户,同时,也成为了百货商场青睐的对象。
一时间,百丽利润暴涨,市值狂增!顶峰的时候,一度达到了1500亿!而“凡是有女人的地方,就有百丽!”“只要有百货商场的地方,就有百丽的身影!”也成为了百丽公司创始人盛百椒引以为傲的豪言壮语!
鞋王“落幕”,一个时代结束了!
市场没有永远的赢家,更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规律!
就在百丽公司达到顶峰的时候,另一股势力开始崛起。2013年,电子商务彻底爆发,这种商业渠道,颠覆了传统商业的线下单渠道模式!面对电子商务的出现,百丽公司并没有认可这种模式,继续以线下渠道为王,而这种顽固也让百丽公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!
盛百椒直言不讳表示,自己已经65岁了,能力及价值观上难以再为公司带来大贡献。若此次私有化成功,自己将再工作两、三年,希望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,帮助公司顺利转型过度,若是私有化不成功,公司未来也要以长远发展为主,不再纠结短期利益,也不再发布季度同店业绩数据。“近两年,每次开业绩会都难受,正是因为有责任感,所以感觉无法交代”。
“眼看他起高楼,眼看他楼塌了”,在互联网时代,我们总是慨曾经辉煌无比、如今开始黯淡的企业。百丽在资本市场走了一遭回到了原点,让人不免唏嘘。
业界有人评价称,“鞋王”的唏嘘落幕,意味着以百货商场为核心的时代正式结束了!百丽的成功兴于百货商场的盛起,百丽的失败也源于对百货商场的无限执着;面对电商的到来,百丽公司丝毫没放在心上,当真正意识到冲击的时候,已经为时晚矣。
这个世界始终不变的就是变化!

专家认为,百丽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并不存在重大失误,也许正如马化腾所说,“什么错都没有,就错在太老了”。
专家介绍道,在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,经常会用到一个三段式的结构来分析“如何放低身段,与用户建立联系”,分别是“成为用户的粉丝”、“成为用户的朋友”、“把自己变成用户的一部分”。其中,首先就是要尊重用户,进入用户的世界。
首先,要成为用户的粉丝。
像对恋人一样,懂得倾听、观察,尽可能去了解我们的用户,崇拜我们的用户。比如,雷神游戏本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曾经仔细阅读分析了京东、天猫上对于同类产品的3万多条用户吐槽,从而发现了真实的用户需求。
其次,要成为用户的朋友。
要持续获得用户的真实需求,就要建立自己的用户社群,成为用户的朋友,做和用户一样的人。比如,在雷神,真正去交互用户、获得需求的是三个“85后”,他们本来就是游戏迷,所以才能和游戏迷们用同样的语境交流。
再次,把自己变成用户的一部分。
也就是通过数据感知用户需求的变化。此时,用户根本感觉不到有人在观察自己,但他们的需求却尽在企业掌握中。比如,通过3D脚型测量仪、鞋内内置物联芯片等,获取脚型、健康大数据。
而盛百椒,作为企业的领头人,在这样的一个时代,竟然连电脑都不会开,连微信都没有,要如何跟用户嬉戏?
百丽私有化前的近期一份年报显示,2016年度,尽管公司鞋类零售网点减少了700家,但运动、服饰类自营零售网点增加了543家,整体仍保持稳定。2017年2月28日,百丽自营零售网点总数为20841家。
但是,有市场观点认为,短期内百丽的行业地位还难以撼动。百丽自有品牌Belle(百丽)、Teenmix(天美意)、Tata(他她)、Staccato(思加图)、Senda(森达)、Basto(百思图)、Joy&Peace(真美诗)、Millie‘s(妙丽)等,加上代理的Bata、Clarks、HushPuppie、Mephisto等品牌市场认可度仍在。百丽的存在,涵盖了国内鞋服行业的一大部分、尤其是占据女士鞋类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
新的资本方高瓴和鼎晖的入局也增加了想象力。根据百丽此次发布的私有化公告,要约方计划向百丽投入财务和运营资源,与公司探索、尝试新的零售模式,并在技术、物流及人才方面投放大量资源。
专家分析说,百丽转型是否能够成功,当前还不得而知。但就当前面临的大形势而言,不变一定会死,要发展就急需作出改变。目前来看,有三条路可以走:
首先,向山东红领、报喜鸟等企业学习,实现柔性生产,走向C2M(Customer to Manufacture)。
第二,向江小白、三只松鼠学习,重塑品牌调性,跟上时代的变换。老用户在变老,但新的用户在进入百丽的客群,他的心里有不同的声音,品牌应该与时俱进。
第三,向海尔等企业学习,走向平台,依靠内外部创客孵化、裂变,去满足用户诉求。百丽平台本身的人已经是老人,要“转基因”不太可能,不如转型为资源和机制的提供者,用“轻模式”去打开市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