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传志感觉自己是幸运的,在他看来这一时代的中国人都是幸运的,能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,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转折点。1984年柳传志创办联想公司,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列车,由此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。
现场,柳传志分享了联想做的几件有意义的事:
第一件,在科研院所中率先走出产业化的道路;
第二件,在和国际大企业的剧烈竞争中取得了PC领域全球第一的地位,为今天中国的信息化建设、互联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对中国成为当今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。柳传志认为PC的发起就是互联网的发起,而联想完成了这件事,值得自豪。
联想在PC领域的竞争:
第一阶段(1984年-1990年)
柳传志讲述联想创立之初,初衷是想做自己品牌的电脑,但是困难重重,主要困难是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矛盾,完全不懂企业经营困难和资金的困难,只能代理外国PC,在香港办起了联想。
第二阶段(1994年-2004年)
联想在和国际大品牌IBM、COMPAQ等PC领域的竞争中,占据了优势,取得中国第一的位置。
第三阶段:(2004年走向国际)
2004年12月8日,联想集团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,同时伴随着重重风险:
品牌是否被承认的风险
员工流失的风险
文化磨合的风险
并购之后,联想成为全球PC市场第一名,世界500强第202位,然而也发生过“生死”问题,遭遇金融危机,当时联想的净利润不断迅速下滑。问题出在哪儿?柳传志认为金融危机只是导火索,根本原因在于并购后企业管理上存在着重大问题:
文化冲突
原管理层的短期行为
针对管理上的问题,柳传志在2009年2月2日进行领导层改组,改组后的联想连续17个季度,在全球主要PC厂商中保持最快增长。
联想管理的三要素
• 建班子
• 定战略
• 带队伍
柳传志认为做企业关键是“把班子搭好了”,于是他与杨元庆组建起中西合璧的领导班子,赴俄罗斯考察,把领导班子每个人的责任分清楚,同时还制定了四年的激励计划,因为一件事情做得好坏,在当年不一定看得出来,“为期四年的激励计划”是为了在事后可以进行回溯。
在现金激励和期权激励的问题上,柳传志坚持采用员工期权激励方案,让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,可以让管理层在经营上更加用心。
同时,柳传志还建立起新的企业文化,“说到做到,尽心尽力”,文化首先得“以身作则”,才能得以践行。
联想的“4P文化”
• 想清楚再承诺
• 承诺就要兑现
• 公司利益至上
• 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
什么人是企业家?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柳传志觉得创业者都是“奔日子”的人,追求、坚韧,德行和学习能力都是企业家必备的特质,企业家需要不断学习,无论在哪里学到知识,都要与自己联系起来,认真复盘,思考自己做对了什么,做错了什么,不断试错,才能更进一步成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