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
任正非说,华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,没有什么秘密可言。如果真要说有,就凭这三点:一是坚持把权力授予“铁三角”;二是选好从贤不从众的领导人;三是持续不断地发扬“匠人精神”。本文根据任正非内部讲话编辑整理。
一
把权力授予“铁三角”
任正非说,华为之所以走到今天,就是把权力授予了“铁三角”。 何谓“铁三角”?就是真正面向市场端的是客户经理、解决方案专家、交付专家,前端针对某一个客户,依据这三类人来做决策。就是说要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去做决策,叫重装旅、陆战队、前端综合化、后端专业化,这就是华为的“铁三角”组织模式。
为了实施 “铁三角”管理战略,华为大概花费了200多亿元人民币,搭建起了技术研发、中间试验、产品制造、全球采购、市场营销、人力资源、财务融资、行政服务、知识管理、公共数据十大平台,让“铁三角”得到最专业的支持。
未来激励哪些人?分配重心是什么?怎样评价华为人创造的价值?怎样进行利润分配?能力、责任、态度、贡献究竟怎么考核?这就要求在“铁三角”组织模式下,建立华为内部独特的考核制度。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,是确保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独具特色并具有可操作性
的重中之重。
一个企业价值创造的载体是员工,评价体系实际上要从四个方面来看:一个是价值创造的能力,这叫能力评价;第二是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,这叫责任与风险承诺;第三是在价值创造中的表现,这是态度;第四是价值创造的结果,这是贡献。根据这四个方面,建立起企业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。
华为选择了通信行业,这个行业比较窄,市场规模没那么大,面对的又是世界级的竞争对手,华为没有別的选择,只有聚焦。只能集中配置资源朝着一个方向前进,犹如部队攻城,选择薄弱环节,尖刀队在城墙上先撕开一个口子,两翼的部队蜂拥而上,把这个口子从两边快速拉开,千军万马压过去,不断扫除前进中的障碍,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,将缺口冲成了大道,城就是你的了。这就是华为人的傻干!
二
选“从贤不从众”的领导人
任正非说,早在1998年,华为就诞生了《华为公司委员会管理法》,华为的决策制度一直坚持“从贤不从众,民主决策,权威管理”。所谓“从贤不从众”,就是不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,而是实行“民主决策、权威管理”。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;倘若一味少数服从多数, 常常会压抑、磨灭掉真理。
为什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呢?具有认知能力的人,并不一定能掌握真理,博学也不能使人掌握真理。有时书读得越多,太多的方法论,会相互抵消,反而降低效率,或是教条、本本主义。如果读书不活学活用的话,并不能掌握真理。掌握真理的人一定具有辩证思维、丰富经验和极高悟性的综合素质。真理是自然运行的规律,只有按照自然运行规律办事,顺从自然规律的人,才是掌握真理的人。
“从贤不从众”中的“贤”,就是那些来自于基层,能够提出科学观点、出色创意和突破性技术方案,且对机会最敏感的人。贤不单纯指技术与业务,品德就是最好的贤。从贤不从众,就是既要听众人的意见,但不能事事从众。民主可以办善事,独裁也可以办善事。在关键时刻,总裁能力排众议拍板定案,正是企业家敢冒风险、敢于负责的精神体现。华为的决策制度也是有阶段的,并且赋予不同阶段不同的内涵。就好比它在一个时期内是“革命”,在另一个时期内是“妥协”,并努力寻找两者之间 的平衡点,也就是把握住度。
这个度,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企业的稳定与发展,是否有利于企业潜力的增长,是否有利于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。民主就是上级要与下属多沟通,交流意见,摆实事,讲道理;起草文件时,大家一起讨论等,但不要指望“大民主”会带来什么好结果。民主只能是有限度、有控制的民主。我们要越来越放开对正确问题民主讨论的环境,但是对不正确的东西我们会越管越严。只有对不正确的东西管严了,才可能有步骤有幅度地放开。如果控制不住,我们就不敢放松,就只能管死。
决定谁最适合当领袖?真正能力最强的领导者,是不容易被员工遴选出来的。不得罪人的人,更容易被群众推上领导宝座。人民并非是最好的判断者,因为人民往往遴选其人缘是最好的,与其关系也是最好的,而非最有能力、最有资格担任领导者。华为不追求绝对的民主,但公司也不能不提倡民主,领导也需要监督。这种困境靠内部“批评与自我批判”来解决。华为的高层领导素质较高,且都是从基层中脱颖而出,具备基层实践经验,认识与把握事物的能力较强,不容易导致偏颇。
我两次创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否定个人权威,最主要、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走向规范化、职业化,淡化我个人对公司产生的影响,改变过去个人说了算,一言九鼎的情况, 使企业不因为企业家的离开而停止运作。现在华为推行职业化管理,也是我给自己掘墓。我也会被历史否定,但正是否定之否定,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。为进一步减少战略决策失误,积极稳妥地带领华为快速向国际化大公司发展,早在2003年华为就成立了与国际管理接轨的董事会下的EMT经营管理团队和四大委员会决策组织。
华为在干部选拔制度上,也有一个三权分立的制度,以加强民主与监督。也就是业务部门行政主管有干部推荐、提名权;人力资源及干部体系有干部评议权;公司党委组织部有干部审查、弹劾(否决)权。所有推荐者、选拔者、评议者三方若有一方对被推荐者表示否定,就不能通过。三方都要负责人签字,这些被推荐者三年的表现反过来还要逆向来评价管理者,你推荐的人选怎么样?如果有问题,推荐者将负连带责任。
华为新的决策组织的诞生,表明华为绝不走集权统治的道路。如果我一直抓着权力不放,个人权威越来越强,这样可能对我个人来说是很兴奋,得意扬扬的,因为这样我的权力很大啊!但公司就危在旦夕了,公司最大的危险就是我的个人威望还在提高,所以华为现在要认同新的干部接班起来工作,接班人不断地要建立威望,这个威望就是自我批判。
所有华为现任干部都要努力担负起身上的重担,当你努力仍不能胜任岗位的时候,就希望你能主动让出这个职务。换到次要岗位上去,使公司前进步伐加快,而不是过分眷恋这个位置、利益、面子。特别是类似像我这样的人要在第二次创业中逐渐下岗。只有加强个人权威的否定,加强自我否定精神,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组织,建立一个不依 赖于任何人的组织。用机器取代人的管理,这样,当IT建立后,谁走了天都塌不了。
华为要致力于建设一个长盛不衰的公司,创建出一个良好的、富有持久生命力的决策组织与制度,使企业列车始终遵守既定轨道运行至关重要。要摆脱对人才、技术、资金的依赖,从“人治”走向“法治”,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。华为的决策组织与制度的确立,是华为十多年经验的总结,它不是去追求绝对的正确,追求绝对的完美,追求绝对的真理,而是遵循辩证法的思想,遵循自然 规律,实事求是地去追求合理性。
三
传承、发扬“工匠精神”
关于华为人的“匠人精神”,任正非这样谈到,华为没那么伟大,华为的成功也没什么秘密!华为为什么成功,华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,阿甘就一个字“傻!”阿甘精神就是目标坚定、专注执着、默默奉献、埋头苦干!华为就是阿甘,认准方向,朝着目标,傻干、傻付出、傻投入。“傻傻”的坚持,追求极致,这就是华为人的“匠人精神”!
任正非说,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,日本有3146家,为全球最多;德国有837家;荷兰有222家;法国有196家;一直往下找,也没有发现我们国家的百年企业;现在一想也说不出我国超过百年的公司。“匠人精神”本源于我们中华民族,而如今却成为日本企业和德国“工业4.0”的代名词,所以日本和德国出现很多的百年企业。
为何我们国家很难出现百年企业?有很多企业家的口头上说“要建设百年俱乐部、建立百年企业”。但现实很悲哀,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年左右。我曾看过一段话:“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,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;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,正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。”中国很多企业可能生活在急功近利的社会,人们变得浮躁,急切追求眼前利益,忘记了身上肩负的责任。
我前后9次去过日本,日本的百年企业没有太多的技巧,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——工匠精神。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,但其实,“工匠”意味深远,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,与坚定、踏实、精益求精相连。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,这些日本工匠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,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;这正是当今应当推崇的工匠精神。用一生的时间钻研、做好一件事在日本并不鲜见,有些行业还出现一个家庭十几代人只做一件事。也许正是我们的“愚翁移山”精神。
华为从一个年产几百万,到年产4000亿也许正是靠着“匠人精神”做起来的。每个华为人也在践行着华为的“工匠精神”,才得以使华为拥有超过千万的国际专利,得以把华为打造成世界的品牌。未来华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“匠人精神”传承下去!希望每个华为人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,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、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、精雕细琢的精神。使“工匠精神”在华为上下之间形成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,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