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访江西邓志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志平
“俏也不争春,只把春来报。
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。”
走近邓志平,脑海中总是会不自禁的跳出这几句诗来。
或许这就是对他这个人、他所做的事的最好写照——生发在原生态的故乡土地,塑就了乡土之上质朴、低调却执着的个性;并以这样的个性集结着江西乡土企业家的梦想和追求——打造全国最大的园林绿化企业,创建蓝天下一片绿色的家园。

起步:从靠山到吃山
和改革开放初创期许许多多土生土长的江西创业者一样,邓志平的起步也是在祖宗八辈都不曾离开的老家高安市杨圩村,出生,上学,就业,从务农到乡办工厂工人。闭守的天地、平淡的日子却锁不住青春激扬的心。1994年,“会做事又有想法”的邓志平开始单干,依托高安天然丰饶的山林资源,自办竹木制品厂,后来又添加了木地板、集成材板等多个厂子,“邓志平”三个字也开始在高安响亮起来。
“那个时候,因为起点低,我只能靠吃苦勤劳、肯跟人低头、买卖讲信用,一点点攒、一步步做。走遍了各个山头,到处求教怎样鉴别木材、哪里森林多。在二十多年中坚持下来,我也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战略规划,什么是企业管理,什么是商业模式,什么是资本运作,什么是转型升级。如果问做企业最好的老师是什么,我的回答就是——市场实践。”邓志平说,过去的经历和经验都告诉他,只有脑子里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跟着市场规律的趋势去走,就不至于被市场抛弃。
逆转:从砍树到栽树
就在木材加工事业已经一方独大之时,邓志平的“市场规律之弦”开始发出了异常声音:十年树木,资源有限。好的原料越来越难找,想要的数量越来越难凑齐,拉运木头的成本也越来越高,总做这个,不行!
随着到江浙闽粤等地次数的增多,2000年前后,邓志平发现这些省份的不少同行都在租山做园林,卖花卉苗木。“当时我问到的行情,在浙江,租亩农民的山一年是150块钱,而江西只要50块。而且我们这里荒山荒坡农民都是放任不管的,要是给钱都乐意出租。这个我也可以做呀!”觅到商机的邓志平立即行动,在家乡杨圩轻松的租下了30年期的80亩荒山,开始尝试黑松、石楠、桂花等树种的园林种植。这一步让他至少提前了10年开始生态种植产业。
升级:从农民到专家
人的改变,最终是企业的改变。
彻底转型的“邓志平公司”发展步伐紧锣密鼓,租山地、买苗木、育新种,做工程、搞养护,短短几年成长为集苗木新品种引进、培育、销售及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、施工、养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绿化企业,截止2013年拥有固定资产上亿元。
2008年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,从全国各地引进绿化苗木品种数百个,几年来,通过精心培育、奋力创业,目前已租用山地近2万亩,苗木种植面积达9000多亩,几百个苗木品种,上千个规格,绿化苗木销往周边省市绿化工程辐盖本省其它县市。公司构建形成了园林总部、种植基地、交易市场“三足鼎立”、协同成长的格局,跻身“中国城市园林建设十大杰出企业”,“江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”。
“邓志平公司”在发展壮大的同时,效益辐射周边各县市的苗木种植户,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,采用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实行与苗木种植户建立长期、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了周边农户致富。仅杨圩一个村每年租出的荒山荒地收益就达200万元。
在与树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后,曾经定位是农民的邓志平,学识也从量变实现了质变,从只会砍树变身为树木专家、园林绿化工程师、苗木育种科研带头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