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江西省春丝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云营
春丝
一碗面中的经营之道
一碗面条,你能让老百姓做出多少种吃法?
“我们的春丝挂面现在有600多个品种,一天吃一种,可以让你吃上两年!”
大声回答的,正是江西省春丝食品有限公司(下文简称“春丝食品”)总经理张云营,那满脸的自信和骄傲,已然不需要多言。
“春丝”面条在老百姓家常中的那份重量——品牌创立23年来,在江西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前列,出口量位居全国前茅。
而今,在众多企业一片“去产能”的艰难闯关中,“春丝”却凭借一碗花样百出的面条,始终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唱“主角”,成为众多江西人购面“首选”。

采访是在张云营办公室进行,刚一落座,视线便被墙上一副字画所吸引,“缘”字被挂在显眼处,问及其深意,张云营谈出了自己对“缘”字的体会:大家能走到一起,是靠“缘份”。但只依赖这种“缘”是不能走到今天的,只有发自内心地尊重“缘”、珍惜“缘”,通过强有力的高效执行力去维护这份“缘”,才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证。
1999年,张云营从江西省樟树粮油公司质检部主任,调任到春丝食品当总经理。彼时,春丝食品还是一家刚刚成立、员工不足80人的小面厂,而今已发展成家喻户晓、远销海外的面业强企,春丝食品的一步步突围与崛起,亦是张云营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好见证!

市场倒逼转型 合力抱团突围
1993年,受鲁酒南下的影响,江西省樟树粮油公司营养食品厂辖下的酿酒厂经营艰难,为了不让企业倒闭、员工下岗,企业决定放弃没有品牌力的酒基生产,开始投产生产挂面,并注册了“春丝”商标。
1994年、1996年相继投产第一、二条生产线,但受制于历史条件,加上技术、设备陈旧等因素,面条厂经营困难,连年亏损,到1998年,亏损达80多万元。而当时非国营面条加工厂,樟树就有十几家,通过引进资金、合并入股等形式,形成抱团发展态势,经营效益凸显,规模不断壮大。
基于这一激烈的市场环境,公司转型迫在眉睫。1999年1月,经省粮油公司批准,樟树粮油公司营养食品厂正式改制为江西省春丝食品有限公司。

改制转型,要攻克的一大难关就是“资金问题”。
因当时经济效益不好,粮油公司不承诺出资,所有费用由公司内部筹措。为解决资金难题,公司内部从董事长到普通员工,按照职位每人出资,领导1万6,员工2000元,东拼西凑第一笔资金凑足60万,作为股本注册成立春丝食品。
公司成立之后,摆在春丝人面前的首要问题是: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?
全员入股,公司人人奋勇争先,公司面貌焕然一新。那时候,车间主任除了吃在家里,几乎都是睡在车间的。年三十晚上下午4点才停机,初一搞卫生检修,初二就赶工,从99年改制以后,连续十年都是这样运作的。
人员精简,考核精细 。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,员工从原有的120人精简到80人;对员工的考核由粗放逐步精细化,考核包括产量、质量和消耗等。
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,春丝食品改制当年就扭亏为盈,实现盈利12万,为后续发展开了个好头。

品质打天下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
在江西,既没有小麦的原材料优势,又没有北方喜好面食的庞大消费市场,同时春丝也不生产面粉,却能把挂面品牌做到全国十强、出口量居全国之首,春丝的成功凭借的到底是什么呢?
首先是经营理念。早在1999年,春丝公司就提出了安全健康食品的生产理念,定位“春丝”品牌形象。食品安全法是于2009年正式颁布实施的,春丝己领先十年提出这一概念。

谈及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,张云营表示:产品的质量和口味是关键。
多年来“春丝人”本着“一丝不苟、安全健康”的理念,严把原材料采购、进厂、生产、出厂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关,把放心安全、绿色健康“糅”进面条生产中,打造“放心面”“绿色面”。
长期的食品质检工作,让张云营养成了严谨、细致的职业习惯,在食品安全的管理上,从不打一丝一毫的折扣,因为质量关把得牢,带动了春丝快速稳健发展。
除了质量,春丝产品的另一大特色是配粉。春丝食品地处樟树,无原料、交通、信息优势,为何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超越同行脱颖而出,成为省内面条龙头企业?张云营表示:山东的面粉有劲道、咬劲足;江苏的面粉软嫩;河南的面粉两者兼有却又显不足。通过摸索出来的各地面粉的特质,按适当比例搭配,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。从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,订单纷至沓来。
为拓展市场,不断开发新的品牌和品种,公司现拥有“春丝”、“凌波仙子”、“丝丝福”、“春佳”四大品牌,其系列产品先后进入国内各地的沃尔玛、家乐福、乐购、欧尚、好又多、易初莲花等大型超市。

2002年通过参加广交会等方式,春丝面条开始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。与内销相比,出口产品有着更复杂的经营要求:运输时间长、技术壁垒高、质量要求不一、市场监管各异,春丝要走向国际市场,就必须确保产品各方面均达标。
张云营坦言:春丝面条在出口上,十几年来也经历过各种困难,随着经验积累,外销的严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公司各方面管的理水平。现在,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的产品,春丝公司都是严格按照欧盟的标准来采购生产的,确保了舌尖上的食品安全,同时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。
截止到目前,“春丝”面条畅销美国、加拿大、俄罗斯、欧盟等29个国家和地区,年出口创汇760余万美元,据行业统计,己成为全国大的挂面出口企业。

红海中走出的蓝海
产能过剩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成为不可逆的事实,除了钢铁、水泥、光伏等行业产能过剩之外,挂面行业过剩亦有愈演愈烈的趋势。
张云营说:目前整个国内的挂面行业,2/3的产能都过剩。13亿人口的挂面年消费量是500万吨,而现在的产能达到1500-1600万吨/年,并且还在以每年新增100条生产线(1条生产线产能是5000吨/年)的速度上升。
在产能如此之高的市场情势下,春丝食品如何创新突围?
不同于河北金沙河面业的走量为主,“春丝”是以出口和质量取胜,春丝未来方向是差异化发展。
那么,如何实现企业的差异化之路呢?张云营表示:未来春丝将在三条主线上发力。
第一,在出口上谋增长,保持现有的出口优势,继续深入。
第二,加大对米粉的加工产出。江西是全国农业大省,有天然的大米原料优势,相较于面条,米粉更适合江西本土的消费市场需求。加上消费观念迭代,外卖崛起,餐饮米粉市场也开始走俏,米粉市场大有可为。

第三,筹划3岁以下婴幼儿挂面市场。二胎政策的放开,让春丝人看到这一细分领域的庞大市场。同时,针对婴幼儿挂面,叫得响的品牌还未形成,如能顺势抢滩,未来发展充满更多可能。
此外,春丝在品牌升级之路上,还有很多的创新:以机械换人,减少对人的依赖;扩大销售渠道,进驻京东、天猫等电商平台等。张云营表示:学习不止,管理常新。早在2006年,张云营便与财智结缘,在不断学习中,拓宽视野,更新管理理念,成就管理者。
“只有专家,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!”是张云营喜欢的一句话。
“质量是根本,在练好基础功的前提下,才有底气扩大市场。”理念先人一步、品质不断升华,春丝正在迈向更远更高的目标。
